徐瑾书单 | 新春年度阅读回顾

经济人读书会《经济人书单》3月书单
1,《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译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推荐人:张一
书籍分类:
推荐理由:翻译很流畅。看看可以思考当今社会,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多数人同意。
2,《旁观者》
作者:德鲁克 译者: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
推荐人:徐瑾
书籍分类:管理/商业; 历史/人物
推荐理由:如果问最喜欢德鲁克哪本书,文艺青年多数会...
经济人的话
又到一年年末,经济人读书会推荐的年度书单又来了。
年末书单并不少,但因为聚焦新书,加上小圈子文化,事实的情况是推荐人没读过,推荐的书没人买,甚至推荐书的作者也不读书,这难怪大家对书单并不感冒。
经济人
经济人读书会由数百名精英爱书人与职业书评人组成,阅读关注经济社科与人文历史。
这里推荐书无论是作为读者、作者还是出版人,都是诚意之选。
去年84位书评人推荐了172本书,今年8...
——《有时》自序
活过,爱过,写过,这是司汤达的墓志铭,也是我喜欢的生命形式,简洁、庄重又丰富。读是一种消费,写是一种生产,读书是借用别人的火炬照亮自己的道理,而写作更多是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
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
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
换而言之,对于杨绛的纪念单一与神化,是一种集体鸡汤之轻,也多少暴露了朋友圈不能承受之重,一切沉痛以及反思,都在温情话语以及死者为大的集体话语中消解其意义。
杨绛先生去世,如同朋友圈的高山落石,炸出一片膜拜之声,以及各类自称的杨绛迷,而杨绛名著《洗澡》也成为不少人口中最爱的一本小说,可谓刷屏的云悼念。
毋庸置疑,这一方面首先是源于杨绛的个人魅力,其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女人想写小说,就必须有钱及自己的屋子,伍尔夫如是说
追溯19世纪的职业女性小说家的兴起,一个很重要的激励因素就是经济。“中产阶级妇女需要挣钱,这个观点被接受和认可接受了漫长历程。”从一开始,写作就为女性提供了潜在的工作机会,当时中产阶级女性最多不过是家庭教师这样的身份,每年不过是20磅到50磅的年收入,然而作为女小说家,一部三卷本小说大概可以获得100磅的版权收入,同时可以写专栏,收入一般是一畿尼,略多于一...
《经济人》:今年两会,个税起征点到5000再度引发讨论。但是财政部长楼继伟在招待会表示简单地提高起征点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工资五千块钱可以过日子过得不错,如果还要养孩子,甚至还要有一个需要赡养的老人,就非常拮据,所以统一减除标准本身就不公平,在工薪所得项下持续提高减除标准就不是一个方向。”楼继伟还表示个税改革很复杂, 要分步到位。其实个税问题,我关注也很久了,曾经两会个税讨论很热,但是近些年有些...
房地产信贷不仅影响美国家庭债务,而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次大衰退。穷人如何在危机中如何变得更穷,债务游戏中不平等仍旧存在。这对中国有什么启示呢?如何避免无法承受的金融危机呢?
房贷纸牌屋:美国金融危机启示录 青年经济学者 徐瑾在没有数据之前就开始推理是一种致命的错误。人们会不知不觉地用过扭曲事实去匹配理论,而不是要求理论切合实际。
——福尔摩斯
无数反思因此诞生,公众的痛苦即使没法根除,也...
央行降准,杠杆是否在继续?是否在印钞?印钞与否,或者说中央银行是否走向昔日金圆券或者津巴布韦式的印钞,看似经济政策,最终落脚点还是政治动机。
宽松不是原罪,降准不是印钞,甚至常规印钞并不那么可怕,可怕是透支央行账户,印钞给特定人群花,这才是恶劣的通胀起源。
央行从3月1日起,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官方说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对此我实在没啥好说的,杠杆是不得不继续了...
日本不仅是后发国家的经典模型,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镜子。一到G20会议,又开始谈广场协议,京沪房价暴涨,大家又开始说东京案例,那么当年日本到底后来发生什么?泡沫是如何破裂的?今天《经济人》给大家一个日本银行业的案例吧。
日本泡沫崩溃启示?
青年经济学者 徐瑾 近期出版《印钞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经济人(econhomo)
日本始终是中国乃至后发国家重要镜子,是成功的经验,也是失败的参...
此前推荐了孔飞力的《叫魂》,不少朋友觉得不错,其实关于中国古代,海外汉学家有不少研究,今天推荐一本《山东叛乱》,是对白莲教一个案例研究。这是韩书瑞作品。汉学家的研究,曾经被仰视,最大优势还是给出与中国传统史学不同的视角与框架,善于利用材料讲故事也是优势。
介绍下韩书瑞(SusanNaqui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历史系教授,代表座有《山东叛乱:1774年的王伦起义》、《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千...
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的主线,也是《印钞者》的叙述重点,中央银行可以放任泡沫,也可以拯救危机。随着信用经济演进,其定位范围也在衍生,无论如何变化,但始终有维持金融稳定的义务,正如美国前财政盖特纳所言,“中央银行应该扮演经济繁荣的刹车角色,就像当派对进入高潮要取走大酒杯一样,免得剥离碎片满地,一地鸡毛。但当金融恐慌气氛蔓延,流动开始消失,中央银行应该起到加速器的作用。”
《印钞者》绪论:大历史...
成功的基金管理人、打败英格兰银行的对冲基金高手、卢布风暴的幕后推手、知名财经评论员、跨国慈善家、卡尔.波普尔失败的哲学家弟子……我挺佩服这老头,甚至超过巴菲特。索罗斯是谁?这是一个看起来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在索罗斯85岁的一生中,他一直在改变自己的身份,如果他在8岁,18岁,25岁,35岁,50岁甚至60岁、70岁那年去世,每次定义都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传奇的一生,但是在他传奇的一生背后,其实也可以一睹一个与众...
国人往往以北宋交子为纸币先驱而骄傲,但交子本身也是通货膨胀的历史悲剧,是宋朝统治者未能把握的改革红利。贪婪与愚蠢永远存在,越到末代王朝,越是穷凶极恶地试图通过纸币掠夺民间财富。
在白银作为主角登上中国货币舞台之前,中国古代曾经有一段并不算短的纸币故事。换个角度而言,纸币在东方的出现以及陨灭,事实上也最终为白银的货币化铺平道路。正如前面说到元代用“钞”,这背后是纸币和贵金属尤其白银竞争的故事,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