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环境不好,大家对于成长,反而更迫切。
 
因为有时候,反而在逆境中,你才明白,自己最想要的,其实是什么。古人所谓的“直见性命”一刻,或者西人说的关键性瞬间。
 
1
 
我最近在党校有次演讲。
 
这不新鲜,以前也有类似演讲,地点听众差不多,主要是机关人大国企的局级干部。
 
因为听众面向,所以过去我设计演讲的内容,宏观居多。演讲完的交流,往往也是谈谈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问题,比如政策如何走、大环境变迁、贸易战之类。
 
这一次,我还是将宏观。不过,我在演讲中提了一句软阶层时代,顺带在ppt上说了一句二手人生,实际都没空展开讲。
 
结果结束之后,不少听众上来交流,问的最多是二手人生;个别熟悉观点的,甚至直接说,徐老师,二手人生这个提法,就是我现在正在思考的问题。
 
这是很有趣的现象。因为在座听众,其实不少在一个单位独当一面的领导,而且在体制内。按照一般人的看法,他们是最不需要焦虑或者思考改变的群体。
 
但是事实上,只要是人,但凡有点上进心和觉知,都会去思考,自己这辈子的追求是什么?
 
在满足酒色财气之外的追求,人最高的需求,是被需要。二手人生,其实就是创造自己的被需要,以此来来满足他人的需要。
 
二手人生,是我在《软阶层》新书中提出的概念,有两三年了。公号《徐瑾经济人》的朋友相对熟悉,因为《软阶层》本书还在有关部门走流程核,所以一些朋友未必知道。我在新书《趋势》以及专栏也提过不少,这里再多说几句。
 
简单而言,二手人生就拓展人生选择,主动选择多个赛道,让自己的职业选择更为多元化。
 
这并不是简单鼓励大家做副业,其实需要大家思考,你的人生标签到底什么,这是你想要的标签么?
 
2
 
这个问题我曾经在徐瑾经济人财经圈问过。这不是故弄玄虚,而是我最近的一些思考。认清楚这点,其实有助于帮我们自己定位。
 
譬如,有的交往,只是名片和名片的交往。也就是说,机构、头衔的交往,和人无关,这样的关系,其实在社会中最普遍。
 
但是你需要明白,关键时刻什么人靠得住,否则这没有什么意义。
 
不少徐瑾经济人的朋友,总认为人脉就是认识人。所以,在很多社交场合,很多人最喜欢的,就是甩出自己认识谁谁谁之类大佬。
 
其实,高攀最没有意义。说直白点,你的忙太小,人家也帮不上。更不用说,人家是否认识你是个问题,如何认识你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反过来说,人脉的存在,如此强大,也不可否认。也正因此,不要把平台或者他人的雨泽,当做自己的能力。
 
前段时间见了一个朋友,他背景不错,还曾经因为机缘做过某大佬的助理。如今二次下海,自认十八班武器已经具备,准备创业,目标远大,说起不少大咖如何看好自己,意气风发。
 
我除了祝福,也提醒一句,你有想过,你在别人眼中最重要的标签是什么?他吃惊,说当然是我自己的框架。
 
我说,也许是,但是在多数人认知中,还是因为你和某大佬的关系——即使你们现在也许没啥联系,你也在努力避嫌,但是别人还是如此定位你。
 
他不语半晌,回过神来,呆呆说,也许如此吧。
 
我说,过去的事,你再撇清,别人也认定如此;不如下半场自己努力做出来,让自己的标签盖过大佬的标签。他想了想说,希望如此。
 
我的话也许不够好听不够温柔,但是作为朋友,在关键时刻,该说的话还是要说——其实,不少时候我帮人做咨询也是这样,无非帮人照镜子,看清自己。
 
我觉得,人的自我认知,如果和外界存在较大偏差,其实走不远,与其等到最后认知,不如早点明白。
 
毕竟,人不能一辈子都活在凡尔赛宫中,尤其是想象的凡尔赛宫。
 
3
 
二手人生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想了很久,最近面试徐瑾私塾的一些朋友,也在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先想想一手人生,也就是原生人生,到底是什么?可能是父母选的,也可能因为条件不得已选的,更可能是我们自己误打误撞来的。
 
也正因此,二手人生,其实就是一手人生的迭代与替换。中年之前,大家都习惯奔跑,其实风向未必正确。
 
很多选择看起来主动,其实也有被动。高考就业恋爱结婚生子育儿升迁,这些道路,看起来偶然,或者自己是选择,其实很多人只是随波逐流。能够把握机会,自己创造选择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多。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步入中年之后,因为年龄的恩赐,我们有能力也有时间,去喘息。这个时候,回顾一下人生,思考二手人生定位,其实非常重要——否则,改变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们这代人,不管退休什么时候,平均寿命肯定更高,现在日本平均寿命已经超过80。
 
所谓百岁人生,不是梦想,但是这种百岁人生,并不一定是祝福,其美满,更不是继续随波逐流就可以达到。一个公司一个工作做一辈子,变得越来越不现实。早点规划人生,多一个备选和赛道,其实更可能。
 
很多鸡汤,都鼓励不满就改变,但如何改变前提是认清,而且这个过程很痛苦,选择也比努力重要。
 
我并不是鼓励对现有环境不满的人,都选择离开当下。我更希望大家思考,如果不能改变大环境的时候,小环境如何改善?大网络无法沟通的时候,如何构建自己小网络?
 
未来的世界,是无数小世界构成世界,社群化生存,多种身份并存,将是常态。
 
有句话说,你可以一时欺骗所有人,永远欺骗有些人,但是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其实,徐瑾经济人越来越觉得,最难欺骗是自己。即使自我哄骗过意识,潜意识也会浮现,很多不安焦虑,往往正是潜意识的浮现。
 
人生只有一次,人在各种日常体验中,总要留下一点什么。无论是基因血脉还是作品故事。这种企图,是对生之留恋与死之恐惧,其实是每个人的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思考你的二手人生到底是什么之前,你不妨留下自己最重要三个标签,再想想,这是旁人眼中的你,还是你心中的你,是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么?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