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0年走完一半,你的flag,完成多少?疫情来了,其实也给人反思的机会,什么是进,什么是退。

  前段时间了一位很优秀的科幻小说家,大家聊了很多,价值观比较接近。

  他说,疫情类似一个强迫的终止——意味着地球无法承受那么多人和活动之类。我当时觉得好玩,笑了,是地球母亲盖娅么,他很认真说是。

  回头想想,好像不无道理。疫情,就是一次休克疗法,让2019一些重要的线索放缓,当时在某些暗线的呈现,却更为鲜明。

  疫情中,大家的节奏,被迫都慢了下来,很多习惯忙碌的人,很焦虑,其实不必。

  关于前浪后浪或者乘风破浪,笑笑就好了。如果你不在潮头,年纪多小,都没有关注,如果你在潮头,年纪多大,都不是问题。

  其实,我最近两三年都是如此,心思淡了,以往觉得不少打算,很多放弃了,逐渐都觉得不再重要。

  也许是成熟,知道什么是对身家要紧的,也许是中年感,没有了那么多无谓的少年气。

  认清现实,吃瓜之后,多数人还是生活的跑龙套。但是,跑龙套,就真的真的没有意义么?

  多说一句,现在很多热门综艺里面谈的无龄感,所谓年轻心态——其实强调还是对年轻的推崇,到底还是廉价的鸡汤。

  读历史多了,往往会觉得很多事不过如此,所谓历史感,不少时候是悲观——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也和读书越多越悲观等滥调无关,本质上,更近乎对于人类个体悲剧性的洞察,悲悯与同情。

  从个人而言,很多时候,朋友都觉得我勤奋,同时做很多事,好像很进取。其实我自知并不如此,总是觉得惭愧,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多,也不够好。

  只是,我很早就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喜欢违心和强迫;所以习惯做自己认同并且喜欢的事,也不觉得其苦,并不需要疯狂跑步努力喝酒之类来刺激多巴胺分泌。

  与此同时,内心深处,其实一直有一种强烈的冲动,一种什么都不做的冲动。

  如果一切文明都会坍塌,那么个体的丝毫努力,有什么意义?如何人和动物的基因相去无几,多数人的后代其实根本流传不下来,那么蝇营狗苟为何?

  这种心态,时不时会泛起,也可以说一种退的心情,颓丧的一面。

  朋友说,你这样想生命或者生活,太理性化了。

  想想也是,人的动物性,其实就是人性呵——人性,尤其国人,其实就是怎么都要活下去的努力吧。

  孤立的人,其实原子化的个体,缺乏公共性。

  曾经,会觉得做个支教老师也不错,做学术也不错。逐渐的,发现哪行都不清净,哪里都不容易。而且,根本没有净土这一说。

  退避的结果,会有更深的黑洞在潜伏,深渊,多在内心。

  反而,是在进取的过程,自己才有更多选择可能,才有更多自由。因此,想想,还是多少做点什么吧。

  以进为退,也一种策略。

  西人思想家说,二十世纪三大失落感,即使一般人也能感受到,有三个词,就是著名的三A—“荒谬(absurd)、焦虑(anxiety)与异化(alienation)”

  中国的孔子说,如果得不到中庸,狂狷也是一种选择——“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不过,深刻的悲观,并非简单放弃乐观的态度。

  以前和朋友聊天,有人曾经问我,

  你说,亚当斯密、德鲁克这些大师,到底是悲观还是乐观?

  我想,如果真的悲观,他们其实什么都不用写,也不用做了。从根源上看,他们还是乐观的,对人类还有未来的乐观。

  乐观,也是一种选择。所以,思量许多,最后还是多少做一点吧。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呢?无非在进退中,多少还能保留一分自我吧。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