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印钞者:过去三百年,金融如何改变世界
文 | 徐瑾 来源 l 徐瑾经济人(econhomo)
各位《徐瑾经济人》的书友们,你好,今天我们进入第三模块的学习,这个模块是谈宏观,通过解析危机来让介绍普通人应该掌握的宏观。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印钞者》,因为我是作者,也欢迎大家在星球继续提问。
我帮你梳理一下,《印钞者》核心线索,就是过去三百年金融发生了什么?《印钞者》一书立足于金融观念的进化,展示金融世界在过去三百多年的主线,在金融危机与中央银行两跟交错主线下,泡沫与理性的反复博弈也促成了金融市场的不断改进。
全书分为历史与现实两个部分六个部分,历史分别三块,18世纪英格兰银行的诞生与成长,19世纪的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探索,20世纪大萧条的影响,现实部分也是三块,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第六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展望。
先看历史,荷兰是17世纪欧洲金融业的先驱,甚至当年荷兰郁金香泡沫也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先驱,对应17世纪的巨变,最伟大产物却是三家机构的诞生,从阿姆斯特丹的1609年的威瑟尔银行到1656年的瑞典银行,再到1694的英格兰银行。
18世纪是英国崛起的时代,金融创新与各类泡沫并存,也是英格兰银行立足脚跟的一百年。货币战争鼓噪之中,中英银行分外神秘。作为银行中的银行,中央银行直到今天仍旧决定着金融世界的方方面面,很多我们习以为常之事,其实是历史层层累积进化的结果。作为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成立于1794年的英格兰银行曾经被冠之以“堡垒中的堡垒”,其诞生亦被视为当时最重要的金融创新,那么这座“堡垒”是如何平地而起的呢?战火中诞生的英格兰银行如何改变了世界?现代纸币如何银行券中诞生?
我在公号《徐瑾经济人》说过,任何历史大事件背后都有隐性的金融之手。从金融而言,18世纪之前的世界并非一张白纸,但也只是现代金融的胎动阶段。17世纪是人类工业化萌芽阶段,更是现代金融的根源。工业革命之前,先有金融革命。18世纪的金融焦点已经从美第奇家族的意大利、郁金香狂潮的荷兰转西欧尤其是英国。金融大爆炸也滋生各类投机,比如1720年南海泡沫,从疯狂追逐到一落千丈,从名流政要到普通民众也牵涉其中。
南海公司的陨灭,对应着英格兰银行的成长,这不仅意味着现代中央银行的成熟,还意味着金融观念完成现代进化第一步,这点发生在国家层面,通过赋予中央银行发钞权的同时隔离其与王权关系,进而区分国库收入与国王财产,让国家的归国家,国王的归国王。更进一步,英格兰银行为英国的崛起奠定了金融基础。
19世纪,金融史重点仍旧在于英国,英国在16世纪还是一个毫无冠军相的欧洲国家,却在十八世纪领跑,十九世纪在崛起登顶,其原因在于制度创新,其中金融方面功不可没。经济的扩张意味着各类金融创新的兴起,也是各种危机丛生年代。
1720年南海危机之后一百年,英国在1825年再度爆发危机,这甚至被认为英国第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其发端正是从货币开始,股票下跌,多年家银行倒闭。英格兰银行也深陷危机,却也开始直面其作为中央银行在危机中的责任。争议一直存在,1810年“金块辩论”可见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影子。
英格兰银行在十九世界的诸多贡献,对应着十世纪的诸多金融创新,英格兰银行一方面挺过1825年、1847年、1857年、1866年等危机,尤其是在探索从一家私人机构到中央银行之路,其中有什么经验与教训?
英格兰银行对于近代英国来自世界历史,也有独特贡献。
我在《徐瑾经济人》多次推荐的历史学家弗格森,有一个“四角关系”的看法,他从制度角度了,强调英国制度设计中由征税机构、中央银行、国债市场、议会组成“四角关系”的优越性:首先,专业的征税官僚机构使得国家财政征收得力,优于法国的包税人制度,这也衍生了优秀的教育制度;其次,纳税人通过纳税来换取立法权,介入了国家预算各个环节,这无疑促进了私人产权的保护;第三,国债体系使国家开支稳定,不会因为战争而骤然变化、甚至掠夺民间,债市的活跃最终也带来资本市场的繁荣;最后则是中央银行,通过管理国债发行、征收铸币税,中央银行衍生出汇率管理、最终贷款人职能。
这是英国的故事,是现代金融开始的故事,也是金融危机开始的故事。读书升级认知,认知改变人生。好了,更多独家,我会继续在《徐瑾经济人》公众号和知识星球分享。
「徐瑾说」
中央银行是私人的私人。
很多阴谋论者,一说起中央银行,都说是私人的,所有有阴谋。
中央银行是私人的,其实有历史原因。
而且,国家信用,真的好过私人?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