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徐瑾 来源 | 徐瑾经济人(econhomo)首发于FT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透露出更加务实的态度。经济下行之际,减税好过扩大投资。减税之难在于制度,如何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呢?
 
当经济下行之际,正是考验改革意志的时刻。
 
2019年“两 会”在股市上涨中开始。通过政 府 工作报告透露的信息,对于当下中国经济有何思索?
 
经济目标下调揭示经济压力
 
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了2019年主要经济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过去年年经济“保八”的记忆尚未远去,新目标则透露出政府更加务实的态度,根据对经济大势的冷静判断来制定目标。
 
对于当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官方看法认为来自内外。来自外部的是“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主要是来自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因素,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不言而喻;来自内部的因素,强调实体与民营经济的困境,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主要表现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机会减少。
 
某种意义上,在当前国际环境之下,中国经济的症结和出路本质上来自内部。面对内需降低,应对之策重在减税还是增加基建投资,何去何从,取决于政府的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未来路径。
 
如何拼经济?如果继续走加大投资的老路,那么最终结果还是国企继续做大,民企的生存空间恶化,而且必然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的上涨。这种做法,也许可以暂时应对,但是中长期必然埋下金融危机隐患。当下基础设施抬头的趋势已经出现,2019年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远超四万亿,创下历史记录。按照国际清算银行2018年数据,中国企业私人非金融企业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还是超过160%,这意味着去杠杆政策效果并不突出。
 
也正因此,在当下投资率已经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已经降低不少,这也是即使加大信贷空间,企业投资意愿也没有大幅提升的关键原因。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加大投资,那么必然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或者国企,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也违背去杠杆政策方向。
 
如此,减税是降低经济压力的最佳做法。如果选择减税,也许暂时财政上会面临一定压力,但是对于中长期而言,企业的成长最终能够稳定经济。当下重点,稳定实体经济其实就是稳定企业尤其民企,减税是最为切实而有效的选择。
 
减税是改革硬指标
 
减税政策,可以说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亮点。
 
按照报告,这次减税在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来知识星球找徐瑾经济人,与明白人一起学财经
 
这一水平显然高于过去力度,2018官方表示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当然,这比起理想状态还是有距离,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此前在FT中文网撰文表示,比照世界水平,中国宏观税负应降到30%;如果三年中宏观税费水平降到合理水平,需要共减税5.6万亿元。
 
2万亿元的减税目标比起过去已经有不少进步,如何落地?减税的口号已经呼吁多年,但是落实一直存在各种问题。减税是呼吁最高却对地方政府有很多压力的做法,体制内部阻力较大。可以说,减税是考验改革的硬指标,不仅在于口号,更在落实。
 
我曾经在公号《徐瑾经济人》刊出韦森教授关于减税的建议,他认为一方面如果要真减税,就要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要低于GDP的增长;另一方面如果真要为企业减税,就要减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同时需要考虑真正降低社保交付比例。
 
减税之难,在于制度问题,也就是激励机制问题。不改变延续过去的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格局,那么落实中必然出现变形,一些地方政府必然出现表面减税实际加费的做法——这其实也是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黄宗羲定律”,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诸多税改做法都未能走出“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模式。
 
要走出黄宗羲定律,其实需要厘清税收的利益格局分配。做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改变激励格局。减税的政策负担,应该落实在中央政府而不是地方政府身上,改变以往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对应,谁拿走多少税收,谁就承担相应的义务。
 
减税减多少,应该成为硬指标,让地方政府的激励与约束都与减税大小相关联,这才是改革的成色。李 克 强 总 理在报告中花费了很多时间谈论对地方政府运行方式的改革要求,这无疑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的确,减税政策能否成功,取决于政府运行机制的改革,而不只是在税率上动动算数数字。
 
更进一步,减税不仅仅是数字变化,更在于政府体制变化,如果仅仅管住税收的手,不管住预算与攫取的手,那么今天减出去的税,明天很可能以另外一种方式收回来。金融财税相生相伴,财税被认为是普天之下财富的流通与再分配的源泉。
 
我在《白银帝国》一书中即表示,在大部分时间里,财税的变革才是真正的历史。《说文解字》里面曾说“税,租也”,联系经济学里面租金的概念,所谓税收,其本质就是秩序的租金。
 
然而,税收毕竟不是保护费,税收背后对应着权利与秩序,所以关于税收的教育不仅仅是针对纳税人,更应该针对相关税收部门。注:本文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亦为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更多可见公号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
 
「徐瑾说」
减税不仅是经济必须,也改革大业。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