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核心讲了啥
作者丨徐瑾 来源 l 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
各位书友,今天是我们正式进入《徐瑾的读书圈》的第一模块《市场:通往自由的经济学》,在“五十本书构建一生的通识系统”的计划中,开宗明义,我和大家聊聊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和他的代表作《国富论》。
 
说起亚当斯密,大家第一印象是《国富论》,一些《徐瑾读书圈》书友可能知道他早年也写过一本《道德情操论》。这也说明十八世纪的背景,亚当斯密作为一位终生未娶的苏格兰教授,斯密出身并不是作为经济学家出现,当时也没有这职业,但人们记住亚当斯密,就是因为他开创了经济学这门学科。
 
斯密本人是天才,不过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历史上天才往往不会单独出现,而一群群出现,所以天才往往离不开时代映衬。斯密的幸运,就在于他不是一个孤独存在的天才,他的思想收到到很多前辈影响,比如哲学家大卫休姆以及法国的经济学家。更进一步说,他对经济学创造力或者应用技术能力看,对比奎奈、坎蒂隆等人,他也不是同时代经济学者中最牛的人,但是他优点就在于他吸收了那个时代最为争取的观点,形成一个体系化思路。
 
斯密运气好,《国富论》出版也赶上好时机。书出版是1776年,赶上英国工业时代的发展,那是一个资本的时代,大家别忘了同年美国建立。因缘际会,使得《国富论》成为经济学的圣经,或者类似中国文学史上的《红楼梦》。
 
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发展前提除了制度正确,还需要时代配合。大家应该知道,《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顾名思义,斯密讨论一个国家财富何以积累的问题,定义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区域。以英国为例,随着工业革命席卷了全球带来第一波世界性的产业革命,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真不是靠坚船利炮,而是财富与生产力双双向前,资本主义从此取得了历史性胜利。
 
国家怎么富起来,关键在经济怎么发展。《国富论》说了很多理论,我帮您提炼一下,其中最核心就是分工。学科的建树往往来自大师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与高度概括力,面对资本主义在工业革命催化下迅速崛起的社会变革,斯密反思了其中原因,并把”分工”作为讨论的开篇,总结人类社会进步归结为分工和专业化带来的劳动生产力的增进,同时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国家要发展,非分工不可。
 
在分析分工带来的劳动进步时,斯密举了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即使在今天也被世界富豪盖茨在引用,这就是微小的扣针制造业,这小小的扣针也有很多供需,抽铁线、拉直、切截、削尖、打磨、安装等等,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
 
有些工厂开始有了分工,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所以平均一天一天制造二十枚针,但是如果一个人来做这么多,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带来的效率是现象,思想家的与众不同技术可以通过现象去分析背后的逻辑。斯密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的呢?有三个总结,工人技巧专业,这体现为人力资本的进步,其次减少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损失,这体现为流程的进步,第三就离不开机械发明,这体现为技术的进步。
 
这三点因素,看起来是在说分工,其实也解释了经济增长背后动力,后来不少经济学研究都是从这里发散开去。斯密的结论虽然是工业时代,但在今天一样存在,最典型就是中国的崛起,其实背后就是国际分工带来的变化,我们中国人过去穷,也没有太多技术,但是因为人力资本便宜,所以我们在国际市场有优势,通过拿到各种外贸订单,我们不仅赚到了外汇,其实更是学习到技术,而且在分工中不断涌现了创新。
 
分工带来的改变对于劳动者也非常明显。分工普及之下,劳动者的的专门化也成为可能,甚至下层的民众也出现普遍富裕。在斯密的年代可能是工人各种行业协会,现在就是大家熟知的中产阶级,这最终又带来国际经济的增长。斯密说过,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助和合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的,翻译过来说,就是 其实今天的普通人,生活水准其实超过古代帝王。
 
回头来看,人们为什么要分工?不是因为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分工的动机恰恰则在于人的自利之心,“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其实和大家想法的一样,来到《徐瑾的读书圈》星球,不仅是为了支持我,也是为了自己能学到一点,这种心态才是真正可以长久的读书心态。
 
基于自利之心建立的交换,反而最终有益于社会,这奠定了斯密的经济人本性的原则。他认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利己主义,所以,每个人的利己主义又必然被其他人的利己主义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顾及他人的正当利益,由此而产生了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立脚点的。
 
这实际上就是论述了市场机制为什么可能, 只要有交换的地方,就有市场,而市场是最不坏的一种选择,任何一个人,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协助。我们不能仅仅依赖陌生人的善意,最好的方式刺激他们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作事,是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目的就容易多了。这有点类似法国学者曼德维尔提出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市场看起来反常识,但是最后往往最符合人性。
 
最好的经济学家并不是改变世界,而是解释世界。目睹分工带来的工业变革,亚当斯密敏锐地感触这一点,抓住机会将经济学自成一体。放在今天来看,分工思想本质是一种管理,企业因分工而产生,交易组织结构已久看不见的手的结合让各种组织得到发展。分工对于后代的影响也相当之大,比如企业内分工引发的组织管理,行业内外分工引发的产业经济学,再比如国家间分工引起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的理论到今天都举足轻重,决定经济的走向。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分工会带来社会进步的标志,那么过去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分工,只有在工业时代才会大量涌现?这就涉及市场的深度问题。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也就是交换必然受市场范围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只做一件事,当市场比较大,分工就多,生产力就高。
 
当然,分工与市场关系还受其他一些技术因素,比如物理上的运输交换成本,或者今天看不见的交易成本等的影响,也会改变分工。比如因为水运成本小于陆运,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一般沿海和沿河地区就更为发达。在历史其实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十八世纪海洋文明大幅度甩开大陆文明,走向现代化;再比如中国经济发展从沿海和沿河地区开始,典型如中国的温州等地。
 
今天的课重点梳理了亚当斯密,首先谈了亚当斯密的非经济学背景以及他的时代,其次谈论了分工如何带效率提升,以及分工大量出现为何需要一定的市场体量,其中也穿插了讲述了经济人的定义为何使得市场运作有效。斯密特点提供清晰有力的正确常识,经济学大师并不是空想家,一切经济思想都基于现实之上,分工带来的工业变革给与了亚当斯密机会,开创了现代范式的经济学。事实上,每一次经济学走入迷途之际,大家都想起来,我们是忘记了亚当斯密的教诲。
 
随着互联网时代成本越来越低,分工必然越来越细,与之带来的市场机遇只会越来越多。这种时候,同学可能有疑问。在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冲击之下,我们看到也有各种反对专业的潮流,今天很多高大上中产职业可能明天会消失,比如医生,比如分析师,再比如会计。那么这就留下一个思考题,专业和分工是一回事么?
 
亚当斯密的传统代表了英美经济学主流,但也和亚当斯密很不同的观点和流派,比如经济人读书会也推荐过的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李斯特,他写过《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如果你感兴趣,读了斯密,还有能力也可以看看。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亚当.斯密 《国富论》这本书,这本书很厚,你可以慢慢看,里面很多小地方今天读来都不过时,但是你要记住尤其要记住分工这个概念。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我会继续在《徐瑾经济人》的公号和知识星球分享。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