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陶冬 瑞信董事总经理、亚太区私人银行高级顾问
 
中国正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如何应对全球环境和内部经济的变化、机遇与挑战,是十四五规划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中共中央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大会日前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草案,从中可以看到中长期经济政策的框架、重点和转变的端倪。
 
笔者看来,中国的经济政策正在出现重大拐点,其中三个“重点着墨”和三个“只字未提”是把握未来政策走向的抓手。
 
第一个重点着墨,是自主创新。地缘政治环境风云突变,美国的贸易战、科技战凸显出中国经济的中的脆弱点,科技创新能力差、在部分领域严重依赖海外技术成为突出的短板。痛定思痛,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自主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勒划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和民用化的目标和理念。看来中国会坚定地走以自主研发为主体的双循环道路,大面积进口替代在未来会发生,政府资源、民间资源和市场资源也会向此方向倾斜。
 
第二个着墨点,是新型制造业。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加工厂,但是技术含金量有欠缺。全世界正在迈向数据时代,对大数据的灵活应用可能催生智能工业,即工业4.0。中国在人工智能、5G等领域与美国一起处在世界领先的地位,如何将此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未来中国产业政策的看点之一。
 
中国领导人在过去集体学习了AI、区块链、量子计算,就是为了把握未来的方向,把握产业升级的机会,十四五规划试图将此变成经济升级换代、经济新增长点的实际政策。
 
第三个重点着墨是,内需和内循环。中国消费者的高储蓄率令到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全球需求惨淡的大环境下中国消费爆发了报复性反弹。以内需为主体的双循环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也是目前环境下逼不得已的出路。
 
如何改善生产、流通、分配诸环节的效率,将人民的收入和劳动成果,转化为需求,转化为获得感、幸福感,是刺激内需,提高消费质量必须要做的功课,也是让中国经济维持在较高增长水平的基础。
 
这三个重点着墨处,就是未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未来经济转型的撬动支点,也是投资者需要做功课的地方。这次会议公报中,还有三个只字未提,不提也是一种表态,反映着政策取向。
 
第一个不提,是十四五规划不再提出GDP增长的数值目标。中国经济的体量已非当年吴下阿蒙,全球化运动正在遭遇空前的逆流,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很高。过去经验看,数值型增长目标可能劫持政府的经济政策,制造出变形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长远目标。
 
不表述GDP数值目标不代表没有多维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只是今天的政府更注重增长质量,不再愿意做表面文章。
 
第二个不提,是对房地产只字不提。
 
过去十五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房价的暴涨连在一起的,可以说是过去两个五年规划时期的核心动力之一。不过时至今日,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潜藏着一系列的潜在金融风险甚至社会不稳定因素。
 
在维持房价相对稳定、不触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政府正在寻求经济去房地产化。房地产三个字不出现,但是政府的态度却跃然纸上。
 
第三个不提,是金融、银行和资本市场。金融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维持平稳增长的工具,过去被历届政府当作重要的施政渠道屡受重视。
 
看来现在要回归金融的本性,金融的价值在于为实体经济融资。为金融降维德背后,是决策层对经济部门理念上的调整,未来可能会落实在具体政策上。
 
十四五规划的细节还没有公布,内容也会有修改,但是大方向已经确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决策机构审定批准了规划,笔者相信政策转型、经济转型的大框架、大格局正在形成。
 
广大投资者必须要深入研究政策变局后面的逻辑、意图和决心,探寻政策变局对经济及企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大变局,必有大机会和大挑战。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