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徐瑾:一个小人物的非正常死亡,为何引发美国抗议连连升级?除了种族不平等这一敏感神经,也在于美国左右之争。不平等,是新的种族隔离。

徐瑾 首发于FT中文网

  夏天热浪袭来,疫情并没有如同某些专家预言的消退,倒是美国种族抗议风潮,不断升温。

  起因似乎不算起眼:在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因当地警察执法失当,一名黑人男性死亡。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死亡,在美国引发了多次抗议甚至骚乱。

(美国大游行)

 

  疫情以来,美国因新冠肺炎死亡案例逼近11万(截止6月6日,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

  如此之多的死亡,并没有引爆抗议,而一个人的非正常死亡,却引发一连串不断升级的抗议,原因何在?美国会因为这些抗议,走向何方?

  不少人认为,长此以往,美国要玩?

一、 “黑人的命也是命”

  这名男子叫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reud),现年45岁。

  2020年5月25日,弗洛伊德在当地一家食品店买香烟时,疑似使用了一张20美元的假币。店主报警后,弗洛伊德便和警察陷入了纠缠,最终死亡。

  在网上广为流传接近9分钟的视频,记录了弗洛伊德的最后时刻。一名警察用膝盖压住弗洛伊德颈项,期间他至少说了16次“我无法呼吸”,但警察并没有移走,直到弗洛伊德失去知觉。

  生命的凋零,如此冷血,又触目惊心。在社交媒体时代,这样的直观的信息,快速发酵。

  作为一名父亲、一位丈夫,弗洛伊德的死亡点燃了种族抗议的大潮。群情激奋之下,大批民众上街游行,扩散到全美30多个州。他们呼喊:“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某种意义上,弗洛伊德不是一个单一事件。在奥巴马执政期间,也有好几起类似案例。部分抗议者相信,这与美国司法制度对黑人群体的制度性歧视有关。

  按照FT等媒体的报道,黑人占美国人口的12%,但在监狱人口中占33%,而黑人男性被警察杀死的概率,是白人的2.5倍。

  按照不同口径,可能更高,比如美国布拉姆•X.肯迪在《天生的标签:美国种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指出,2010年至2012年,黑人年轻男性被警察杀死的可能性是白人年轻男性的21倍,黑人入狱的可能性是白人的5倍。

  更不用说,随着犯罪率的提升,美国司法整体有从严趋势,标志就是从1994年通过了《暴力犯罪控制与执法条例》,也就是“三振出局法”(Three Strikes and You are Out Law )——这一术语来自棒球,目前超过半数的州采取,各州解释不同,但是基本原则类似:就是加重对再犯的处罚与量刑。

  如此一来,美国监狱呈现人满为患趋势,70年代囚犯规模大概为30万人,如今则约为240万人,占据全球囚犯总数的四分之一。从绝对数量而言,黑人囚犯就更多了。

  黑人囚犯数量与黑人被警察杀死比例高,二者之间因果关系,显然难以简单厘清。但是,执法过程中,对于黑人犯罪率高的刻板印象,很可能诱发过度执法。

二、白人的负疚vs黑人的索债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美国力求多元而平等。而奴隶制,从美国建国之前就一直存在,这是美国的历史包袱,是白人的负疚,是对黑人的欠债。

  废除奴隶制,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平等,马上随之到来。年轻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831年去美国访问,当时美国南方还保存蓄奴制,北方已经开始废除蓄奴。

  南北立法的不同,并不能掩饰社会民情的差异。托克维尔观察到,在已经废除蓄奴制的州,种族偏见甚至比尚未废除蓄奴制的州更为强烈;在蓄奴州,立法对黑人很严格,但人们却有着宽容和同情。

  他进一步指出,黑人即使表面获得了自由,在法律上与白人平等,但是现实中未必如此,

  “但他们在现实中并没有和白人一样的权利、享受以及劳动机会,甚至在死后都无法进入同一个墓地。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他们都无法与白人在一起。”

  托克维尔甚至断言,当黑人加入到自由人的行列后,很快就会因为自己被剥夺了几乎所有的公民权而感到愤怒,会立即以白人之敌的面目出现。

  种族问题,一向是美国社会难以回避的问题,南北战争这样塑造美国的内战,也与此有关。1862年,林肯总统发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一个正常社会,社会反应习俗,往往会倾向于逐步渐变,并不会随着法律条文的改变,剧烈改变。

  面对种族问题,美国的解放步伐,甚至慢于不少欧洲国家。

  回看美国平权运动最为剧烈的60年代。当时的美国社会,还存在各种形形色色的种族隔离,从学校、餐厅到洗手间,在中产阶层,跨种族的婚姻也很稀少。直到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确认了种族隔离政策违法。

  从此,黑人群体,日渐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很自然的是,他们多数选择与民主党结盟。

三、种族战争背后的左右之争

  弗洛伊德的死亡,之所以举世关注,表面是触动了种族不平等这一敏感神经,更深层次的原因,也在于美国社会的左右之争,涉及对于自由与平等的态度。

  在总统选举战之前,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差异——很粗糙地说,民主党更追求平等,共和党更看重自由。

  自由和平等孰轻孰重,其实一个古老话题。在美国《独立宣言》中,美国国父们就表示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事实上,这份宣言中的“人人”,并不包含女人,也不包含黑人。参与起草这份宣言的美国总统杰斐逊,本身就是一名蓄奴者。

(杰弗逊)

  是国父们太虚伪么?未必。

  第一,自由并不免费,往往和产权结合在一起。其次,人类的观念,不断变化,比如,平等在不同时代,可能就有不同时代的定义。

  具体在美国语境下,对民主党而言,平等意味着族群的平等,为此应该在社会经济政策层面对不平等予以纠正与补偿;对于共和党而言,平权仅对个人平权成立,坚持族群平等与过度的政治正确,往往意味着逆向的个人歧视:每个人应该按照其品德与才华得到评估,而不是其族群。

  由此可见,我们对世界看法,看起来是以事实为基础,但是往往更受限于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就说弗洛伊德,他生前有吸毒历史,他的检测也显示超量冰毒含量与新冠病毒阳性。关于他是否完美无瑕的受害者,他的死因,不同人等仍旧在争论,比如最近黑人女性保守派评论员坎迪斯(Candace Amber Owens Farmer)就表示,反对接受其变成英雄烈士。

  ——不得不得承认,我们确实进入一个后真相时代,意识形态的权重,正在增加。

  也正因此,这次种族抗议,有人认为是美国左右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披着种族外衣的左右之争,这样的大爆发,可能会进一步引发未来的冲突。

四、不平等,是新的种族隔离

  你看,疫情之下,种族冲突之外,还有更多隐藏的冲突。病毒之前,好像人人平等。事实上,有的人确实更平等。

  如果是白领等工作,因为可以远程完成,受到疫情冲击也会相对较小;如果是体力等工作,因为无法回避现场操作,很可能面临更高感染率。

  更不用说,在感染病毒之后,如果救治,也往往因为自身经济与居住等环节,面临不同的医疗条件。也正因此,并不意外的是,在美国疫情中,黑人群体的死亡比例更高。这也在成为美国抗议的一个理由。

  因此有人说,不平等,是最新的种族隔离。

  在美国如此,在世界而言也是如此。可以说,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才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新的种族隔离

  ——这边富人,这边穷人,中间是地位不断滑落的中产,这就是我所谓的软阶层社会。

  进一步思考,美国穷人群体,除了黑人,还有其他种族,也包含白人。从PEW等美国调查机构的2018报告来看,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收入差距,这几十年一直在缩小。这对黑人是好消息,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这对于白人下层,则反衬他们处境艰难。

  穷白人的声音,在美国社会中,每每缺乏政治支持,在过去往往被遮蔽。

  回到特朗普的上位,很多精英人群感到吃惊,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虽然表面上很奇怪——就是,特朗普某种程度上代言了穷白人的无声的抗议。

五、美国反对美国

  有168个城市遭到破坏,2600人被捕,21270人受伤——仅仅在华盛顿,就发生了711起纵火。

  这说的不是当下,而是1968年。当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一场演讲中,被一名狙击手的雷明顿气步枪射中,倒地身亡。

  马丁•路德•金原本就是民权运动领袖,他的死亡更是引发了震动。虽然生前他一直主张非暴力,但他的去世,让人号召黑人“拿起枪来”。于是,一系列骚乱出现。

  从目前来看,美国骚乱,还没有赶上当年的程度。某种意义上,当前美国政坛甚至社会,确实呈现撕裂情况,但从根本而言,这也是“美国反对美国”——共和党的美国反对民主党的美国,追求自由的美国反对追求平等美国。

  可以说,这是美国制度中一贯存在的张力。抗议,本身就是公民表达不服从的形式,在美国并不新鲜。社会和冲突的不定期爆发,也是协调社会矛盾的一个方式。

  在6月初,特朗普强硬表态,导致支持率下滑。但是他的基本盘,本身就不是目前抗议的人群,如果他能继续保住他的基本盘,如果骚动引发中间选民的反感,抗议的结果,不一定对他不利。

  类似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在1968年骚乱后,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以重建法律与秩序的名义当选。

  这些天,华尔街股市继续大涨,无视疫情与抗议。这是什么信号?市场会犯错,但是我们也许要相信,多数情况下,市场比一般人聪明。

  股市继续相信美国经济的稳定,对于全球经济复苏是好事,对于中国而言,也许也不是坏消息。但抗议人群雄辩地指出,不论经济如何,我们更应该反思,如何解决日渐恶化的不平等态势。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