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瑞幸造假:愚人节的黑咖啡
 
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 徐瑾
 
徐瑾:瑞幸造假,影响不会止步瑞幸。牛市猪会飞,但是潮水退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中概股将会遭遇打击。新经济的大旗,还能扛多久?
 
愚人节刚过,瑞幸咖啡就自己给送上一杯苦咖啡。
 
2020年4月2日,在美国上市的瑞幸咖啡(Nasdaq:LK)发布公告,审计时发现公司COO等人存在数据造假,相关金额约为22亿元人民币。
 
消息一出,瑞幸盘前一度暴跌85%,收盘跌75.57%,一天蒸发人民币352亿。连续两天,股价跌去9成。
 
有人说,从前1.8折买瑞幸(咖啡),现在还能1.8折买瑞幸(股票)。
 
闪电崛起,又闪电暴跌,这是瑞幸遭遇的最大一次危机。但其影响,远远超出瑞幸自身。
 
一、瑞幸遭遇最大危机
 
瑞幸为什么要自爆?主要原因,还是盖子盖不住了。
 
早在2020年1月31日,国际卖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就发布一份报告,曝光瑞幸夸大收入。
 
据悉,这份报告长达89页,涉及92个专职调查员与1400个兼职调查员的工作,收集25000多张小票,超过10000小时的门店录像。报告认定,瑞幸2019年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出售货品数,分别虚高69%和88%。
 
对于熟悉资本市场的人来说,浑水公司并不陌生。这些年来,浑水多次做空中概股,如新东方、辉山乳业、安踏体育、学而思母公司好未来等等。
 
从目前来看,浑水的做空成功率不错。按照21世纪经济报道的统计,做空的18家公司,现在仍在正常交易的9家,停牌1家,摘牌8家(包括被收购或回归A股)。
 
有意思的是,浑水创始人为律师出身的Carson Block,“浑水”一词,就源自中国成语“浑水摸鱼”。
 
二、瑞幸事件的三重影响
 
瑞幸的面临问题,恐怕没有披露的那么简单。未来,起码有三重影响。
 
首先,按照目前信息,瑞幸披露涉及的人员,主要是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兼董事刘剑及向他汇报的几名员工。
 
一个COO,他的权限,足以让他从事这样高风险的动作么?他的动机是什么?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即使普通人来说,也足以对此产生合理疑问。
 
一个COO就能隐瞒那么久,很难让人信服。可以预期,集体诉讼难以避免。
 
第二,一个瑞幸倒下了不说,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可以说集中躺枪。
 
瑞幸股价暴跌当天,不少中概股已经出现下跌。已经上市的,股价受影响,没上市,在“造假”的阴影之下,暂时也别想了。
 
除了造假,瑞幸在高位质押股票等手法,并非独创,在中概股公司比较常见。有朋友对我感叹,如果瑞幸引发集体诉讼,那么类似操作的中概股公司,很可能也脱不了关系。
 
最后一点,目前还没有引发深入反思,却非常关键。那就是,新经济大旗能抗多久?
 
从共享单车开始,这面旗帜就面临各种争议,赞誉的,说是中国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批判的,说是借助资本与互联网,制造概念,打压实体。
 
过去一直有种说法,国外公司擅长技术创新,中国公司擅长模式创新——后者显然依靠于中国的海量用户以及近些年躁动的资本,不乏成功案例。
 
有滴滴之类模式在前,一个成功甚至半成功的模板,会引来无数造富想象与追随者,人人都谈谈论模式创新以及占领赛道。
 
一般的操作是后发,找准风口,资本进入,依靠巨量补贴挤出竞争对手,同时在资本市场继续讲故事,迅速扩大估值,形成壁垒。
 
问题在于,不依靠核心技术,依靠烧钱,能不能烧出新模式?也许会,也许不会,脱不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规律。
 
在市场向好的时候,资本有耐心去等去试,一旦市场情绪退潮,很多公司会遭遇资本的压力。如今,可能是泡沫,一个个破碎的时候。
 
驱动投资热潮的,表面看起来是理性的回报率计算,其实本质还是人性对未来的博弈。如果资本的雄心遭遇挫折,对于未来星辰大海不再迷信,那么重建未来投资信心,将非常困难。
 
牛市猪会飞,但是潮水褪去,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三、细究瑞幸模式
 
瑞幸的快速兴衰故事背后,是科技资本金融的多重游戏
 
瑞幸从成立到上市,不过一年半时间,曾经被认为一个奇迹。不过,瑞幸咖啡的奇迹崛起,看起来特别,其实拆解本质,其内核也就是以快制胜,讲好中国故事。
 
在2018年9月,当时瑞幸咖啡,成为国内首家估值10亿美金的咖啡店。当时联合创始人郭谨一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候表示,瑞幸目前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快速扩张,而不是利润。
 
2018年,瑞幸计划年底拥有2000家门店。当时,星巴克在中国大概3300家门店,每个月新开50家左右。
 
随后,瑞幸门店数超过星巴客。目前瑞幸门店超过4500家,而且在不断扩张中。
 
对比之下,英国Costa咖啡或者Peets咖啡,在门店扩张方面,更是难以比拟。
 
上市之后,瑞幸扩张步伐并没有停止。早在2019年年中,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就表示,在2021年瑞幸门店数量将达到1万家。
 
从成立到上市,瑞幸时间不过一年半,可以说实打实的闪电战。中国功夫,唯快不破。
 
如果没有这次造假风波,瑞幸如风般的速度,还能持续多久?
 
造假,并不是唯一值得反思问题。瑞幸咖啡事件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瑞幸崛起的大背景,也是这些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水涨船高。当中国的增长故事,换上新科技的外衣,在西方的资本市场,可以造成绚烂的中国想象。
 
美股近期暴跌引发不少关注,事实上,美股向好已经超过十年。这几乎史上最长一次的美股牛市,也为一级市场带来不少想象力。
 
瑞幸的故事,看来披着互联网新外衣,其实老套,就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这和当年外企企业进入中国,寻找“十亿消费者”的动力一样。
 
在新时代,借助一点互联网模式晕环,外加资本加持,似乎成功如此容易,但最终付出成本的,首先自然是二级市场投资者。
 
然而,买单的,仅仅是他们么?任何重大事件,都有超出自身的影响,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外部性。
 
中美金融关联,在贸易战以及疫情之下,已经显露脱钩迹象。如今,因为一家瑞幸,中国公司的形象以及估值,其损失是集体来承担。
 
四、瑞幸:“国货之光”还是“民族之耻”
 
瑞幸在美国上市,在国内打折,因此被认为割美国的洋韭菜造福国内消费者,被调侃为“国货之光”,各路颁奖也络绎不绝。
 
有意思的是,瑞幸暴跌的次日,从创始人到瑞幸官方微博,都表示“这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这一姿态引发各路批判,甚至连中国证监会都发文谴责。在各路评论的口诛笔伐之下,瑞幸才表示出道歉姿态。
 
如今,瑞幸又成为不少人口诛笔伐的“民族之耻”。当然,造假每个国家都有,美国就曾经出现过安然(Enron)事件。
 
安然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诺奖得主、前总统等名流,都曾经是安然的座上客。2001年,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企业破产案。
 
安然事件中,存在财务造假等行为。为安然审计的安达信事务所为,当时世界排名第一,为此解散。事后,美国也出台了萨班斯法案,加强公司整理。
 
可见,瑞幸的造假,并非首例,但是瑞幸之被曝光,却很有美国特点。做空者浑水曝光做空报告后,安永审计发现问题,随后监管机构以及各类措施开始启动,瑞幸要毫发无损的逃脱这些制裁,恐怕很难。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罗炜、卢海教授就提出,海外资本市场有四道防火墙,分别是美国证监会、做空机构与外部投资者、会计师事务所、集体诉讼。
 
造假处处都有,但是对造假的系统惩罚,美国显然更为制度化。看不见的网,使得上市公司不得不考虑后果。你可以一时欺骗投资者,但是你没法永远欺骗所有人,更没法逃避受欺骗的大家。
 
曝光瑞幸的浑水是做空公司,类似的机构,还有香橼等机构。曾经,这类机构在国内遭遇很多争议。
 
不过,细究他们做空的公司,如果自身资质不错,比如新东方或者好未来等,多半只是股价遭遇波动,往往能够挺过危机甚至更进一步。相反,如果被做空就遭遇股价暴跌甚至退市,往往是公司有严重问题。事后,正如浑水媒体发言人公开表示的,瑞幸咖啡事件,显示了为何市场上需要卖空者的存在。
 
洋韭菜,不好割。我们不得不反思,什么土壤,造就了频繁造假的公司?也让人思考,如果瑞幸在国内上市,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比如,扇贝集体大逃亡的獐子岛,毕竟还能在A股存在。
 
咖啡好喝,没泡沫没劲,但,一杯咖啡,如果都是泡沫,就有点过了。记住,愚弄他人者,最终,必然被愚弄。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更多可见作者公号《徐瑾经济人》(ID:econhomo)与《徐瑾财经》(ID:jinfinance)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