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我们继续第一模块,制度变革。我想,还是追溯谈中国经济的本源。今天我想和你聊聊《盐铁论》,盐就是我们吃饭的盐,铁就是一般用的铁。这两样东西,你今天看起来普通的东西,在过去,却是很重要的物资。
 
你可能知道,在汉代,曾经爆发过一场盐铁争论。这场争论,可以说是透露了中国两千年的经济密码,那就是国家主义的主张。
 
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盐铁争论这回事?我们知道,秦始皇灭亡六国,创立了皇帝制度,结果没多久,秦朝就灭亡了。可以说,完全是为他人做嫁衣。所谓四海统一,全然是为后来汉朝开路。中国的体制与治国理念,基本于汉代定型。你听过一句话,所谓“百代皆行秦政事”,就是说大家都是秦朝的制度。其实汉代贡献也不少。
 
我们今天聊得,和汉代那位著名的汉武帝有关。你肯定知道汉武帝,不少人认为他雄才大略,开创中国强大帝国的盛况。武帝好大喜功,后人褒贬不一。所谓的秦皇汉武,今天听着好像是好词,其实在古代也有另外一层含义。你想啊啊,能和秦始皇并列的君主,肯定与儒家眼光中的有道仁义君王,有所差距。
 
从经济而言,汉武帝内政外交,被人歌颂的那些,不是白来的。一句话,都要钱呗,都需要帝国财政倾力支援。这其中的首要功劳,就是财家桑弘羊推行的盐铁政策。
 
所谓盐铁政策,主要就是把本来属于民间的盐铁业收归国有,由国家专营;同时,兼有均输、平准、改革币制等经济措施。也就是啊,就是国家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就这样,一整套政策搭配实施下来,国库由此获利良多。
 
你听出了么,盐铁新政,好是好,但是这个好是对谁好?更多对皇帝和中央政府好,其他的人,可能就没有那么好咯。损害了什么人的利益?首先,触及豪族大商人的实际经济利益,打击了当时本来很繁荣的民间工商业。
 
其次,意识形态上,武帝政策更偏向法家,与当时无为而治的儒家黄老的学问,都有抵触。最后,因专卖政策实施上的技术问题,百姓对官方盐铁的质量多有不满,所以民间亦有很多怨声。
 
我们常说,过去是家天下。意味啊,皇帝把国家政权当做自己一家的私人财产。这也意味着,虽然总说爱民如子这样的话,但百姓的声音,其实不那么重要。汉武帝在世的时候,任用酷吏,法律很严苛。甚至出现这样的案例,即使肚子里对朝廷不满,嘴上不说,也就是所谓腹诽,也会被判刑。汉武帝在一天,这些怨言也只能忍着。
 
因为他很强势,所以反对盐铁政策者都受到打压;等他死了,双方矛盾迅速公开激烈化,所以,很快,皇帝下令贤良文学60余人至长安, “问以民所疾苦”。这里的贤良文学,并非今人所理解的文学家之流,乃是汉代选拔人材之科目,贤良乃是有功名之人,文学乃儒者,是以研究儒家经典为生的专业人士。
 
而贤良文学一来,把民间疾苦之因直接指向盐铁政策。朝廷主持盐铁政务的大夫桑弘羊,就坐不住了。于是,就有了一场激烈的大论战。二者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起的有关国家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会议结果是,仅仅是由商弘羊主动提出解除酒专卖,其余主要政策仍然得以保留。但是,你要注意,盐铁会议的象征意义则更为深远,因其中双方之往来交锋诘难,使得讨论问题不断深化。可以说,争论范围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之基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思想。这算是是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最大一次公开论战。
 
在此之后,你看啊,盐铁之争,有了各种标签。比如说,儒家法家的斗争,或者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的斗争,或者干涉主义与放任主义都在,或谓政治派别斗争,豪族与商贾斗争,外戚与皇权之争。众说纷纷,各有道理。
 
你是不是感到很困惑?别着急,总结历史,单一原因往往靠不住,看法多,才是常态。这正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但是你注意到了么,盐铁政策那么多人反对,为什么还能够贯彻。因为盐铁政策,是天子收编商人作为官员,桑弘羊、孔令这些人。然后啊,利用国家权力,将盐铁专卖从豪族大商人手中夺来。
 
这目的是什么?为征战以及灾患带来的国家财政危机买单。你看啊,盐铁政策的主要直接受损害者,乃是大豪族与大商人。从今日的眼光审视,也许在仇富的人眼中,还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不过,这种眼光啊,缺乏历史深度。国家以国家权力垄断工商业,虽然在一时之间,不失为敛财之术。但是,从长期来看,必然是束缚了自由经济的萌生发展。
 
对于桑弘羊的经济措施,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有评论,非常一针见血。他说,桑弘羊并没有利用商业组织及商人资本,来增进政府的功能,也没有利用政府威权,去扶助商业发展,以便扩大后来财源。在东方专制国家,这好像常态。即使掌握着技术以及管理才能的商人资本,往往都处于而且只能处于工具地位。这意味着,朝廷掌握了他们,会得到巨大帮助;而他们自己的位置,到最后,却难以得到保障。
 
回头来看桑弘羊之类,今天很多人会去批判,甚至解读为凯恩斯主义之类。你可能觉得这种解释很有道理,其实有点张冠李戴,没有说到重点。凯恩斯主义,其实是在市场经济完备情况下,才能算。在汉代,在市场力量如此孱弱的情况下,儒生和桑弘羊,其实都隐含了国家主义的一面。
 
你注意到了么,在这场辩论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商人,其实是真正应该出面的人。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前台参与辩论。而且,家天下的制度下,国家财政的汲取机制问题,从来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汉武帝需要盐铁专卖,他的子孙和模仿者,也需要。剩下的问题,无非是韭菜是谁的问题,是商人还是农民的问题。换而言之,社会的声音被淹没了,这才是真正的真相。
 
你知道,“国进民退”这些年很热,这一般用于表示国有资产进入,同时民营资本被迫撤出。盐铁论的故事,可以说是两千多年的国进民退。可惜的是,这样的故事,在过去中国历史上多次上演。所以能有的坏事,人类其实多数都做过了。学习历史,也可以早知今日事。
 
你要记住,民间拥有财富,从来不等于拥有自保权利。总结一下,盐铁专卖的争议,不仅在当时有意义,在当下也值得借鉴。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国有和私有的纠葛,可上溯千年。要害在哪里?其实不在于效率的缺乏,而在于权利的缺乏。小说家奥威尔曾经说,谁控制了过去,谁就控制了未来。理解过去,正是理解今天的钥匙。
 
推荐书目:
《盐铁论》
作者:桓宽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