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者丨陈博士 来源 l 修昔底德的回声
改革开放40周年:《邓 小 平时代》作者傅高义谈中美关系
12月9日是清华五道口举办的为期两天半的“国际贸易关系与全球经济治理重构”会议的最后半天,主办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邀请了《邓 小 平时代》和《日本第一》等著作的作者,88岁高龄的原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发表主旨演讲(全程中文演讲),谈谈中美国关系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笔者受益匪浅,所以决定在返程途中,整理一下听课笔记,与读者分享。
傅高义教授代表的美国知识阶层的主流看法,同时又对中国、中国改革开放的开拓者邓 小 平和改革开放的过程非常了解,他的客观分析,对于厘清中美关系,消除一些误识,帮助决策层理性应对,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中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接触,是双方的共同意愿。美国方面,纵使有联华制苏的考虑,知识分子阶层的推动仍是一股重要力量。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基辛格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相当于现在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
 
基辛格1950年从哈佛毕业,1951-1969年一直在哈佛大学研究国际关系。傅高义教授1958年获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1963-1964又在哈佛读博士后,所以与基辛格博士非常熟。他回忆称,在1969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教授写信给基辛格,建议美国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仅仅两年后,1971年7月9号,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1972年访华,进而为中美关系打开新篇章奠定了基础。
 
时运变迁,2016年5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基辛格博士。此时,特朗普尚在紧锣密鼓的竞选总统,几乎全球的“精英阶层”都将其看作“到此一游”罢了,也就没有重视对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的分析,但一场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特朗普上任之后的故事,大家都了解的差不多了,从对洗衣机征收关税,到今年3月份开征钢、铝关税,再到“301”报告,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征收25%关税和对2000亿美国商品征收10%的关税……当下,中美正处在90天的谈判窗口期,能否谈妥,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扭转对华策略,发动贸易战。对此,傅高义教授提到了如下四点: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二战后初期,是美国经济霸权的顶峰,其制造业产出占到世界近一半,也是全球各国的大债主。因此,在主导二战后国际秩序方面,基本上是美国“一锤定音”。但是,二战刚结束,美国立即与苏联进入到冷战对峙状态,而为了对付苏联这个头号敌手,美国大力扶植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日本,防止其被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浸染。也正因为如此,德国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的经济霸权。所以,美国一方面对苏联冷战,另一方面,在同一个阵营里,又挑起了对德国和日本的贸易战,最典型的就是1980年代的美日贸易战。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开始扮演当年日本的角色。所以,特朗普在2016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者”,与俄罗斯并列为“修正主义国家”。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同美国竞争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技术和知识产权领域,采取了不公平的做法,这是美国“301”调查的主题。傅高义先生特别强调“公平”在美国价值观中的重要性,他还拿NBA比赛为例,如果大家是以公平地方式竞技,输家是会给赢家掌声,但若相反,输家会鄙视赢家,甚至会非常愤怒。
 
这儿就牵涉到中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比如,现在正在发酵的华为事件,还有前面的中兴事件,不少人认为,中国公司将产品卖给伊朗,这是中国的自由,美国凭什么制裁,这是明显的霸权主义。美国能这么做,还不是因为实力强大嘛!实际上,中兴、华为在进入美国市场,以及同美国供应商做交易之前,都是签订了相关协议的,那就是对伊朗禁售。而事后的做法,就是践踏规则,这一点,就给美国落下了把柄(事实真相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对规则重视程度的不同,是中美文化差异的一个显著表征,有些人将其看作“契约精神”。这一点也可以在法律的差异上体现出来。
笔者在新书《全球化至暗时刻:逃逸三重修昔底德陷阱》(尚未出版)的一个章节——“文明的冲突”——中写过一段话:“在中国这样“象征与事实的区别很模糊”的社会里,形式就是内容。有时候,形式往往还重于内容。所以,汉学家何亚伟(2015) 认为,礼仪在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为政治权力提供了某种支持,同时也为中国文明划定了一道边界。比如,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是健全的法律制度,而在古代中国社会,合法性可由礼仪来提供,法律自然就缺失了。”
 
在对话阶段,清华五道口的鞠建东教授讲了自己在美国教书时候的一个案例,也能说明美国价值观对规则的重视。他谈到,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请了一位美国老师到家里帮忙,由政府资助,工作完成后政府还要颁发一个证书。按规定,每周8小时,周一到周四,每次两小时。但有一段时间,Ta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这样高频次来回奔波,实在辛苦。鞠老师提议调整计划,周六、周日两天,每次4小时。但被拒绝了,Ta表示要按规矩来,否则就不能拿证书了。笔者自己也经常听到类似的故事,在英国访学期间,也深有体会。所以,在我们看来无所谓的事情,在美国人眼里,可能很严重。在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施压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既可以从大国博弈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就事论事,这样才能理性看到中美纠纷。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过去40年,中美能够保持友好关系,知识分子、跨国企业和华尔街精英发挥着重要作用。傅高义教授指出,现在的情况变了。很多美国学者申请来中国学习,不那么自由了,特别是社会、政治和历史系的老师,他么想借阅图书馆的档案,都很有难度。
 
这一点,与这几日朋友圈刷屏的一篇文章——《美国软实力:无所不在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前辈评论道,在美国,跨馆借书,几乎没有借不到的。我们生活在中国,都知道,在有些地方借书,麻烦到我们不想再有第二次这样的经历。
 
还有美国的记者,一旦报道了中国的负面新闻,特别是牵涉到西部地区的人权问题,那Ta基本上就别想再中国混下去了。这一点在纳瓦罗的书中都有提到。所以,我们现在讲改革开放再出发,思想市场的开放是必要一环。如科斯先生说,再也没有比思想市场的开放,更能够解放思想的了。你得让人说话啊!
 
跨国公司也是如此,你得让人挣钱,给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他们才会帮你在白宫游说啊。过去,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赚的盆满钵满。但在此过程中,中国强大了,中国的企业强大了,很多产品可以自己生产了,有些技术甚至赶超了。那么,这些跨国企业赚钱的难度就提高了。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指责中国的“竞争非中性”问题,认为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仅仅就“政府采购”这一项,美国就反复在报告中提出。另外,就是强制性技术转让等问题,这些在301报告的案例中都有体现。
 
第四,与这几年中国在外交上和地缘政治上的强硬态度也有关系。傅高义先生肯定地说,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上的行动是完全错误的,但是,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随着中国变得强大,以及对国际话语权的期望,美国开始怀疑中国“和平崛起”口号的可信性。纳瓦罗在书中也说到,中国对自己的国民都如此种种,还能期待他们在国际上如何如何吗?但是,傅高义认为,特朗普和他的幕僚团队并不了解中国,他们不知道中国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不知道40年前的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吃不饱饭。
 
傅高义教授非常谦虚,很和蔼,对中国非常友善,是中国的老朋友。他一直强调,他的看法代表的是美国知识分子的主流看法。虽然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对中国表达了一些抱怨,但整体上对中国还是非常友好的。
 
他不认同美国遏制中国的说法。他认为,特朗普身边的不少工作人员,虽然口头上支持特朗普,但实际行动却显示,他们还是想缓和中美冲突的现状的。
 
他建议中美学界和企业界应该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这对于化解中美关系僵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他也认可,中美关系可能要经历几年的紧张期,这个现实他并不否认。
 
在谈到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上,从《邓小平时代》出发,通过对陪同邓小平南巡的工作人员的采访,傅高义教授认为,应该回到改革开放的初心。他回忆到,邓小平在南方考察时,非常非常的“愤怒”,私下里,他质疑当时的政策,为什么不给企业更多的空间?为什么不让企业家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为什么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
 
对于此,记得有位老师讲到一个案例,说邓小平去慰问一位农户,本来养了几百只家禽,但地方官员只允许其展示5只。考察时,邓小平疑问,饲料非常多,怎么就养这么几只?这才了解真相,因为养几百只,可就是资本主义了。90年代初,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怎么搞市场经济,怎么把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与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结合起来,谁也不清楚。
 
顺着傅高义教授的思路,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准备再出发的中国,如何发挥民间力量的能动性,又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这里所说的“民间力量”,在产业链全球布局的当代,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概念,应包括享有国民待遇的外国实体,应在所有民间力量中切实践行“竞争中性”原则。
 
最后,在谈到民族主义问题时,傅高义教授对此表示了一定的忧虑。他认为极端的民族主义是一股非常危险的力量,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在民主制的美国,政策往往是自下而上制定的,是选民意志的体现。人们选择特朗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施政方针,在于他对中国的强硬姿态。傅高义教授对特朗普在中产及以下阶层中受到的拥戴表示担心,因为他们是相对非理性的。他担心这种偏激的民族情绪,会激化中美冲突。对于中国来说,一样如此。在这方面,华为在处理孟晚舟事件上的姿态,非常值得学习,这才是大国应有的姿态:沉着、冷静、客观。
 
如果说,40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中国由敌对变为友好,为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中国应该以一个“负责人的利益有方”和崛起中的大国姿态,再次用改革开放,去缓和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主要是与美国的关系),以延续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徐瑾说」
 
傅高义先生发言,总是引发很多关注。
 
除了《邓小平时代》,也推荐他《日本第一》和《日本新中产阶级》。
 
这些书大家可能都听过,也听人谈过,但只有自己读了才有更多体会。
 
我曾经写过书评,不全然是表扬赞美的话。
 
发给傅高义教授,他倒是蛮有风度地表示读懂他的用心。哈佛教授傅高义如果没去日本,就是个乡下人?!
 
作者徐瑾,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
 
话题:



0

推荐

徐瑾

徐瑾

278篇文章 2年前更新

青年经济学者,经济人读书会创始人,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专栏作家。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econhomo)主打人文与经济的分享,近期出版《不迷路,不东京》、《白银帝国》、《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中国经济怎么了》、《有时》等,多次入选“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评选。

文章